马铃薯黑胫病在成株上表现症状有哪些?

新三农  2024-09-20 11:02:54   23  7 赞

马铃薯黑胫病在成株上表现症状有哪些?

在农业生产中,作物的健康是确保丰收的基础。各种病害的侵袭往往给农民带来严重的损失。在这些病害中,马铃薯黑胫病以其难以察觉和迅速蔓延的特性成为了一大难题。本文将详细阐述马铃薯黑胫病在成株上的表现症状,并探讨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,旨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有效的识别和防治知识。

让我们了解什么是马铃薯黑胫病。这是一种由土壤传播的真菌性病害,主要侵染马铃薯的茎部和根部。当真菌侵入植物体内后,它会在植物的维管束系统中繁殖,逐渐阻断营养和水分的运输,导致植物出现一系列典型的症状。

马铃薯黑胫病在成株上表现症状有哪些?

在成株阶段,马铃薯黑胫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:

1. 叶片枯萎:受感染的植株会表现出叶片边缘枯黄、卷曲、下垂,甚至整片叶子变黄脱落。这是由于病原菌堵塞了植物的水分运输通道,导致水分无法正常上升至叶片所致。

2. 茎部变色:感染初期,植株的下部茎干会出现褐色或黑色的水浸状斑点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这些斑点会扩大并连成一片,形成长条状的黑斑,最终导致整个茎部变黑。

马铃薯黑胫病在成株上表现症状有哪些?

3. 根系腐烂:健康的马铃薯根系应该是白色或者浅黄色,而受到黑胫病影响的植株根系则会变得松软、发黑,严重时甚至完全腐烂,失去正常的固土和吸收功能。

马铃薯黑胫病在成株上表现症状有哪些?

4. 生长迟缓:由于养分和水分的输送受阻,感染植株的生长速度会明显慢于健康植株。在田间观察时,可以发现病株较矮小,叶片稀疏。

马铃薯黑胫病在成株上表现症状有哪些?

5. 块茎变形:在收获时,受感染的马铃薯块茎可能会出现形状不规则、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。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,块茎会因为维管束被破坏而出现裂缝,或者变得异常坚硬,影响商品价值。

马铃薯黑胫病在成株上表现症状有哪些?

6. 植株死亡:在病害晚期,由于维管束系统的彻底破坏,植物会丧失所有的生理功能,最终导致整株植物枯死。

了解了这些症状后,农业生产者可以通过定期检查田间植株的方式,及时发现并处理受感染的植株。一旦发现疑似症状,应立即采取措施,如移除病株、改善排水条件、使用抗病品种等,以减少病害的蔓延。

科学轮作也是预防黑胫病的有效方法之一。由于病原菌能在土壤中存活多年,连续种植同一作物会增加病害的发生风险。因此合理安排作物轮作,尤其是与非茄科作物轮作,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。

马铃薯黑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作物生长的病害。通过对其症状的深入了解,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田间管理和病害防控,从而保障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。对于农业工作者而言,掌握这些知识,就像是在田间战斗中拥有了一把锋利的武器,能够有效地保护作物免受病害的侵害。

1、请问专家马铃薯黑胫病怎么防治

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~18cm出现症状,植株矮小,节间短缩,或叶片上卷,褪绿黄化,或胫部变黑,萎蔫而死。横切茎可见三条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。薯块染病始于脐部,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,病部黑褐色,横切可见维管束亦呈黑褐色,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,湿度大时,薯块变为黑褐色,腐烂发臭,别于青枯病。。

2、土豆苗的黑劲病怎么治疗土豆苗刚出土不劲发黑,烂怎么治

(1)马铃薯幼薯染病,节间短缩,叶片黄化,上卷,茎基以下部位组织发黑腐烂,故称为马铃薯黑胫病。(2)感病幼苗生长缓慢,植株细弱,甚至死亡。(3)马铃薯薯块染病,湿度大时,薯块变黑褐色,腐烂发臭。(4)成株期马铃薯黑胫病的症状出现迅速,晴天更为明显,叶片凋萎下垂,发病早的可全植株凋萎,但不卷。

3、黑胫病马铃薯黑胫病

马铃薯黑胫病是一种对植株和块茎都可能产生影响的病害。感染的植株生长缓慢,茎叶渐黄,顶部叶片卷曲并可能萎蔫。接近地面的茎基部会变黑并腐烂,散发出难闻的粘液和臭味,易从土壤中拔出。严重情况下,染病薯块的维管束变黑,从脐部开始腐烂,严重者甚至会全然腐烂,形成空腔,轻者仅脐部变色,症状不明。

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

马铃薯黑胫病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,主要危害植株茎基部和薯块。当幼苗生长到15

黑胫病一般从茎基部变黑腐烂,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。病害往往从块茎开始,而发展到茎上部,重者未出苗就烂在土中。植株感染后表皮和维管束变成浅褐色。黑胫病的主要侵染来源是带病种薯和土壤,病菌先通过薯块扩大传染,再进入植株。灌溉水、雨水或昆虫均可传播病害。贮藏期通过薯块间接触传播。病菌。

马铃薯黑胫病是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的一种,主要侵染根茎部和薯块,在马铃薯生长期的各阶段均可发病。田间发病情况根据薯块带菌量多少决定。受侵植株的茎呈现一种典型的黑褐色腐烂。播种发病的种薯,腐烂成团状,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,不能出苗。幼苗发病,一般株高15~20cm时开始出现症状,感病植株较。

马铃薯黑胫病的传播主要源于种薯的携带。如果种薯本身就携带有病菌,那么在播种时就可能成为最初的传染源。这些病菌首先在切薯块的过程中扩大感染范围,导致更多的种薯受到病害的影响。病菌随后会通过种薯的维管束或髓部进入植株,从而影响到植物的地上部分,引发病症。在田间环境中,病菌的传播途径多样。

在苗期,病斑通常出现在子叶、真叶和幼茎上,呈现浅褐色,斑点中心散布着黑色小点,幼茎病斑有轻微凹陷。成株期,叶片上的症状与苗期相似,且在主根和侧根上会出现紫黑色条斑,根部易发生腐烂,甚至整株倒伏。预防和控制黑胫病有多种方法。首先,种子处理是关键步骤,可用50℃温水浸泡种子20分钟进行消毒。

病原体不同:马铃薯晚疫病是由病菌Phytophthorainfestans引起的,而马铃薯黑胫病是由病菌Rhizoctoniasolani引起的。病害部位不同: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引起马铃薯叶片和茎部的病害,其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,并逐渐扩散、变成灰黑色,茎部也会出现黑褐色病斑。而马铃薯黑胫病主要发生在马铃薯的地下茎部。